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

(成佛品第十二)

 

太虛大師講述

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閩南佛學院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等覺入佛)

丁三 下根引大乘果──觀三種秘密即身成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禪、密)

 

成佛品第十二

 

「成佛」者,佛即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,乃世尊等十種德號中之一。成,即在因位中修菩薩行,具足福德智慧菩提資糧,莊嚴無量功行,于三阿僧企耶滿足之時,便成就佛果菩提,是曰成佛。然成就「佛」之德號,即成就餘一一德號,謂於十號有一不成,則佛之一號亦不成;故成佛不特成一覺者,而亦即成如來等一切之號也。佛者,具言佛陀,即是「覺者」。覺,在梵語應是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此言無上遍正覺。凡夫迷而不覺,諸外道覺而不正,二乘覺雖正而孤偏未遍,菩薩覺雖正遍但其果未圓,還有在乎其上者,此則是有上有容,唯佛陀是大乘極果之聖人,更無有在乎其上者,故稱為無上遍正覺者。「者」,以總相言,在凡夫稱者,則以色等有漏五蘊之和合假體而得名;在佛陀稱者,則以色等無漏五蘊之和合假體和合而得名,即含藏有「無上遍正覺」之無漏五蘊者。依此解釋,則成六離合釋中之有財釋,以所具之功德法財而立名,亦即是具足成就無量福德智慧者。──此是依通途所言之成佛。

 

各經論與各宗所明成佛之義,各有不同,依天臺宗有六即義:一、理即佛,此明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即是本來具有如來自性涅槃,不過未能證得。依此而言,則不特有情是佛,即一切無覺知不能運動之無情亦有佛性。此由佛陀證得平等真如法界,了知情與無情皆以如來清淨法界為體性,故言皆有佛性。但有情能加功用,故有成佛之時,而無情則隨有情之成佛以成佛耳。二、名字即佛,即是聽聞佛陀無礙大悲心中所流出之聲教,或從他人教授,或於經藏中得見聞佛之名字言句而如理了解圓徹者,此即是依名字而解義理之佛。三、觀行即佛,此即依名字佛而更進一步,在前唯瞭解如來之教義而未如實修習,今則不特瞭解其名義,又能如理觀察如實修行,此即是能修觀行之佛。四、相似即佛,此從菩薩十信位而發起隨順無漏之觀行,漸伏二障,成就六根清淨,此即相似於真佛之成佛。五、分證即佛,此即依前相似佛德之力而入初住,能現八相成佛,漸漸發生證真之智,將無明分分斷除。此位從相似即佛之十信位後,以至於等覺位皆在此分證即佛位中。六、究竟即佛,此即是究竟之覺者。在前分證即佛中,雖亦分分漸證真如,然未到於至極,今則覺智已究竟圓滿,其福德已究竟周圓,故名究竟即佛,其位則在等覺正入妙覺位時,故以即佛目之。

 

上是天臺成佛之義,而在此經成佛之義,是以真言陀羅尼而明成佛,其義則有二種:一、即究竟成佛,二、是加持成佛。加持成佛,以天臺六即義明之,則可通於觀行、相似、分證即佛之義;而此究竟成佛,亦天臺之究竟即佛。此即是等覺菩薩所修之三密法門,以此三密法門修習加持,而欲求證究竟妙覺者,是依於如來三密加持之力。即所謂行者觀佛之觀,行佛之行,坐佛之座,身佛之身,而觀自身即是妙覺如來,此即依妙覺佛究竟三密之法而修三業加持也。妙覺佛以清淨三密而加持行者,則行者之自身即是妙覺如來。如此,則成一念修加持一念佛,念念修加持念念佛,無間相續不斷修加持即無間佛也。此所謂加持成佛者,即真言宗所謂即身成佛之義。即但依毗盧遮那如來為根本,以一切法為如來等流法身,行者依於毗盧遮那如來法身之加持,則行者便成毗盧如來之加持法身,此即是即身成佛之加持佛義。故此所明之三密加持真言陀羅尼義,與前觀心品及發菩提心品所明之真言陀羅尼義不同。觀心品之本旨,在修行十波羅密法門而證入真如法性,雖說真言陀羅尼而僅為方便附屬之法,非正明密宗之法。發菩提心品,是明要成就三昧以開發自覺悟之心,故以成就三昧開發菩提心為本旨。而此品之宗旨,則正在行者修三密法門,受毗盧如來法身之加持,行者之本身即成毘盧遮那如來。此即正是真言密宗所明之義,與前二品不同之處也。

 

今再從科中之義以明之,則如來之說法,皆為欲度諸凡夫證入佛之知見,則凡超出三界而得聖人之果者皆是凡夫。但雖同為凡夫,而所被機智則有淺深利鈍之不同。此品所被之機,乃在大心凡夫下根之機,因此類根性不適於前觀心品所修之波羅密門,及發菩提心品所修之三昧法門,以彼二品適於大心凡夫中上根、中根之根性。此品所被之機性,則為下根,以欲修習前二品之法門難於相應,故唯仗佛陀功德法力而加持之,以引生其趨向於大乘佛果之決心,仰慕樂修大乘佛果之善根。故此品之法最高,即從等覺以入於佛者;而其所被機用,則正為大乘初心下根凡夫所修,為前觀心與發菩提心二品之所不攝者。此能攝之,故必要以佛身功德加被之以令其智力福德增長,而生起仰慕大乘佛果、讚歎大乘佛果、修習大乘佛果,此即總科所謂「下根引大乘果」是也。而其法體,則如科旁所注之等覺入佛者。就其義,則如正科之下所注之「觀三種祕密即身成佛」也。所謂觀三種祕密者,即行者身結契印、口誦真言、意作觀想,以此三業祕密而修習時,即為如來三密之所加持,行者之三密即與如來之三密無二無別而得即身成佛之義。在下又注「禪密」二字者,明此品雖攝於真言密宗,而亦旁攝於禪。因行者正修三密之時,即有禪定與之相應,以其正身定心皆不離於禪定也。由是而觀,則此大乘不共法之差別殊勝,可知迴不同於前之五乘共法、三乘共法也。故在觀心品中,其能堪任修此觀心法門者,則必是大乘上根利智之人,可以龍樹及無著等菩薩而為代表;在發菩提心品,是能成就自覺悟心而發真菩提心者,是為禪宗所提倡在六根現量門頭而啟發真心者,可以禪宗諸祖而為代表;此品之三密加持即身成佛法,則可以不空等三藏及中日之惠果、空海阿闍黎、與西藏之呼圖克圖而為代表,皆是行三密之法而為加持以成佛者。前顯示本經宗旨,明此經法義之豐富,有所謂「法備五乘,義周十宗」之語,蓋即明此經大小各宗無不備。雖其餘大乘經中亦具足諸義,但不如此經之分齊明顯也。

 

戊一 示成佛法

己一 顯三身佛

 

爾時、薄伽梵能善安住清淨法界,三世平等無始無終,不動凝然常無斷盡。大智光明普照世界。善巧方便變現神通,化十方土靡不周遍。

 

科文所謂「顯三身佛」者,即是於此品中顯現三種佛身之德相智用,不同於前諸品中或顯變化身,或顯他受用身,而未三身齊現。蓋因前諸會中之機感未能至極,故說法之佛身亦但隨其機宜,今此品中被機之法,是從等覺而入於佛者,故能說法之佛,亦是究竟之佛而全顯佛之三身也。此中從薄伽梵至常無斷盡者,即顯法身  之體用。善能安住清淨法界者,即顯法性佛之身土,名曰法性身土,大同於天臺教所謂清淨法身常寂光淨土,是佛果之自性清淨法界。但此自性清淨法界,本無身土二相可分,然約義,可以究竟覺相為佛身,而以所安住之清淨法界為法性土。三世平等者,由於法身如來之身土,無三世之可言,是周遍三世而無可分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者,故三世平等。無始無終者,即明成法身非此佛時始有,是從無始本來具足;亦非成佛而後到何時期則便終止,乃是盡未來際亦不窮。即是圓陀陀、光灼灼,徹今徹古無有更動而凝然存者,故曰不動凝然常無斷盡。略無間歇永不斷滅,此即明法身為受用、變化二身之所依。次、大智光明普照世界者,即明自受用身之體用。此即是四智菩提,由三無數劫所具足無邊功德之所成就,故能普放大智光明而照徹無邊世界。然此自受用身之智光,並無所謂普照不普照,但借事相依方所以明之,則便有普照世界之義。此即由無量功德莊嚴所成之自受用法樂之身,即是圓滿報身也。次、善巧方便下,即明他受用身、變化身之功用。佛為地上十王菩薩所現之身,以無邊福德智慧教授地上之菩薩,令其受用法樂,此名他受用佛。變化身佛──即劣應身佛,則為地前菩薩及聲聞、緣覺乃至一切人天五趣所現者。但為四加行位之菩薩,則化為勝應身佛;從資糧位之菩薩及二乘以及三界之人天等,則為化現劣應身佛。於五趣中之天人以下者,則所現之身不定是佛身,而是隨其種類而現者,即密宗所謂等流佛身。隨其若鬼、若畜,亦變為鬼、畜說法而度脫之。此即是佛以神通之力而善巧方便變現無量之佛身,化度十方世界,而靡不周遍者也。但變現亦有差別不同,地上雖亦是四智所現之佛,而正為平等性智所現之佛;地前雖亦由四智所現,而正為成所作智所現之佛;地上、地前之能觀機說法,則皆是妙觀察智之功用。平等性智所現佛身,則為他受用;成所作智所現之佛身,則為變化之佛身。今此品所現之佛身,則為究竟妙覺。然此三身,若以說法不說法而言,則他受用身、變化身有說法之義,而自受用身與法性身,唯是平等如如理智,無有相對之相,故無說法之義,凡自受用法樂之身,不必現身說法;而現身說法者,則是佛受用與變化身耳。常有人說法身、報身能說法,其實亦是他受用身與變化身說法。如彼以金剛經為法身所說,其實以此經在破妄顯真而顯平等真如之外無有別法,顯一 切法皆唯法性,推功歸本故云法身所說。然實非法身所說,不過依於法身而起之說耳。或以法身包括法性身與自受用之二身,而以他受用身與變化身為應身;或以法性身、自受用身、他受用身皆名法身,而以為地前所現之身為應身;或併以為地前菩薩及二乘與人天所現之身皆為法身,以為五趣人天以下之有情所現之化身為應身;更廣法身之義。小乘以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之五法為解脫身。此則應觀其經文義理之分齊如何,決不能執著於一端也。大乘以一切法皆為法身,此不過舉其大略明之耳。

 

己二 示三密法

 

是薄伽梵告文殊利師菩薩摩訶薩言:『瑜伽行者觀月輪已,應觀三種大祕密法:云何為三?一者、心祕密,二者、語祕密,三者、身祕密,云何名為心祕密法?瑜伽行者觀滿月中,出生金色五鈷金剛,光明煥然猶如鎔金,放於無數大白光明,以是觀察名心祕密。云何名為語言祕密?『唵地室多二合婆爾羅二合二』此陀羅尼具大威力,一切菩薩成佛真言,是故名為語言祕密。云何名為身祕密法?於道場中端身正念,手結引導無上菩提最第一印,安置胸臆心月輪中。善男子!我當為汝說其印相:先以左右二大拇指,各入左右手掌之內,各以左右頭指、中指及第四指緊握拇指作於手拳,即是堅牢金剛拳印。次不改拳,舒左頭指直豎虛空,以其左拳著於心上;右拳小指緊握左拳頭指一節,次以右拳頭指之頭,即指右拳拇指一節,亦著心前,是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,亦名能滅無明黑闇大光明印。以結此印加持力故,十方諸佛摩行者頂,授大菩提勝決定記,是大毗盧遮那如來無量福聚大妙智印』。

 

瑜伽行者,即修祕密法之人。瑜伽者,即相應之義,謂能修之人與所修之法互相合應,則名瑜伽。月輪者,即前發菩提心品中凡夫所觀菩提心相之清淨圓滿月輪觀,即是本清淨法界觀,以此月觀為所依。三種大祕密法者,即是毗盧遮那如來之無漏三業而加持行者,使行者與佛無二,此即名為三種祕密,此唯佛與佛乃能證知;要使等覺菩薩證入佛地,故示之以三種祕密大法。所謂三種祕密者:一、即是心祕密法,是由於行者觀自心如清淨圓滿之月輪,由此心月輪體性中出生五鈷金剛,即表顯毗盧遮那如來所成之五智。五智者,即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、法界清淨智是也。行者即依此五智而觀想,觀得自心月輪中之五鈷金剛,皆為如來果德之法性;行者以本有之體性,感毗盧遮那如來威力功德之所加持,則行者自身即佛。二、語言祕密者,其祕密之義含蓄在此真言中。所謂具大威力者,即是有如來之大雄大力或無上十力。此真言即瑜伽行者依此而加持誦習,則便能得如來法身。三、身祕密者,此是道場正坐結印於胸臆間,此印即是引導無上菩提心印。引導者,即引導菩薩而究竟成佛。從善男子至亦著心前者,明結無上菩提心印之法。其初所結成者,則為堅牢金剛拳印;次即於此印更進而結成無上菩提第一智印,即菩提心印也。如下二圖:

 

金剛拳印

 

 

菩提心印

 

 

此印又名能滅無明黑暗光明印者,即引導菩提心而得圓明,則其無明癡闇即能究竟破滅。次以結此印至大妙智印者,明由行者結此印而加持之,故感得十方如來摩頂受記,而又轉名此印為無量福聚大妙智印。勝決定記者,即記其決定成佛。大毗盧遮那如來者,即是摩訶毗盧遮那佛。毗盧遮那,普遍之義,普遍明照,一切智種種光明遍照,如日月輪之光明普照萬物,即密宗所謂大日如來是也。此大日如來,平常以為是法身,而實即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。

 

己三 正觀成佛

 

爾時、行者結此印已,即作此觀:一切有情共結此印持念真言,十方世界無三惡道、八難苦果,同受第一清淨法樂;我今首上有大寶冠,其天冠中五佛如來結跏趺坐,我是毗盧遮那如來,圓滿具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放大光明照十方界,利益安樂一切眾生。如是觀察,名入毗盧遮那如來最勝三昧。

 

此文正明作觀之意,即行者觀得一切有情皆同結此菩提心印,誦祕密言,息除八難、三途之苦而同受法樂。行者並觀自首寶冠之上有五佛如來,則自身即是毗盧如來,具足相好,放光照徹世界,普利眾生。如是觀察,即名入毗盧遮那如來最勝三昧。此中明佛相如何莊嚴,顯其佛相是他受用佛身之相,並非自受身與法身之相。如梵網經所現為二地之他受用身。此中說法之佛,是為等覺而現之他受用佛,是從法身如來之體性而起之身,亦可得名法身。即變化身亦是從清淨法界法身如來本性之流出,亦得名法身也。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本是變化來如來之相好,毗盧如來──他受用佛雖有無量功德莊嚴其相好,亦不外乎從此相中推廣而已。

 

己四 喻明勝法

 

『譬如有人悟迦盧微妙觀門,自作是觀:我身即是金翅鳥王,心、意、語言亦復如是,以此觀力能消毒藥,一切惡毒不能為害。凡夫行者亦復如是,作降伏坐,身不動搖,手結智印,密念真言,心入此觀,能滅三毒,消除業障增長福智,世出世願速得圓滿,八萬四千諸煩惱障不能現起,恆河沙等所知重障漸漸消滅,無漏大智慧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現前圓滿,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。

 

此科以修迦盧微妙觀門為喻,顯三密法門之殊勝。迦盧微妙觀門者,即是迦樓羅祕密觀門。印度頗多修此觀門者,修此觀時即觀自身是金翅鳥生,乃至口與意亦復如是,便能消除毒藥而不為毒藥所害。凡夫修如來三密法門亦然,能作此三種祕密加持,便能滅三毒諸苦而證得佛果菩提。降伏坐者,即是跏趺坐,此坐是以右足架在左足之上;若左足架在右足上,則名之曰「吉祥坐」。無漏大智者,即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智,即以此金剛智之利劍,截斷一切煩惱而到於究竟清淨地也。

 

戊二 讚說勝行

己一 文殊讚法勸行

 

爾時、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:『稀有世尊!希有善逝!如來出世過優曇華,假使出世說是法難。如是心地三種祕密無上法輪,實能利樂一切眾生,入如來地及菩薩地真實正路。若有眾生不惜身命修行此法,速證菩提』。

 

此科名「讚法勸行」。讚法,即從「爾時文殊至真實正路」;勸行,即若有眾生至速證菩提是也。讚法者,即文殊菩薩稱讚如來說此三種祕密法門,其難值遇甚於優缽曇華。如來、善逝,為佛陀十號中之二號;言希有者,正明如來出世甚難,而能說此三密法門則是難中之難。入如來地及菩薩地者,即明修此三種法門,其在凡夫地者則能入於菩薩地。其在菩薩地者則能入於如來地。勸行者,即勸眾生不惜身命而去修行,此不惜身命修行,正是大丈夫之行為。聞西藏喇嘛往往能做到。不惜身命者,如臨陣之戎衣戰士,不顧一切而去殺敵;似入叢林之禪和子,以「身心交與常住,性命交與龍天也」。

 

己二 世尊示行令修

庚一 總示三十二甲

 

爾時、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:『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欲得修習三種祕密成佛妙門,早獲如來功德身者,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,修此妙觀,必證如來清淨法身』。

 

此文意謂修瑜伽行者,修三種祕密法門時,必先要披三十二種大甲;若如是,則修三種祕密之觀必能成就,而成如來清淨法身矣。此即行者從初聞法起信,增進而入於妙覺,皆必要披此三十二種大甲。

 

庚二 別明三十二甲

 

『云何名為三十二甲?一者、於無量劫為眾生故,不厭生死受苦大甲;二者、誓度無量有情乃至螻蟻不捨大甲;三者、覺悟眾生生死長夢安置三種祕密大甲;四者、擁護佛法,於一切時猶如響應護法大甲;五者、永滅能起有無二見一切煩惱金剛大甲;六者、頭目髓腦、妻子、珍寶,有來求者能捨大甲;七者、家中所受一切樂具,永不貪著能施大甲;八者、能持菩薩三聚淨戒,及不捨離頭陀大甲;九者、著忍辱衣,遇諸違緣毀罵鞭打不報大甲;十者、教化所有一切緣覺、聲聞令趣一乘迴心大甲;十一者、譬如大風晝夜不歇,度諸有情精進大甲;十二者、身心寂靜口無過犯,修行解脫三昧大甲;十三者、生死涅槃無有二見,饒益眾生平等大甲;十四者、無緣大慈,利益群品恆無厭捨與樂大甲;十五者、無礙大悲,救攝一切無有限量拔苦大甲;十六者、於諸眾生無有怨結,恆作饒益大喜大甲;十七者、雖行苦行不憚劬勞,恆無退轉大捨大甲;十八者、有苦眾生來菩薩所,代彼受苦不厭大甲;十九者、如觀掌中阿摩勒果,如是能見解脫大甲;二十者、見五蘊身如旃陀羅,損害善事無著大甲;二十一者、見十二入如空聚落,常懷恐怖厭捨大甲;二十二者、見十八界猶如幻化,無有真實大智大甲;二十三者、見一切法同於法界,不見眾相證真大甲;二十四者、掩他人惡不藏己過,厭離三界出世大甲;二十五者、如大醫王應病與藥,菩薩隨宜演化大甲;二十六者、見彼三乘體本不異,究竟同心歸一大甲;二十七者、紹三寶種使不斷絕,轉妙法輪度人大甲;二十八者、佛於眾生有大恩德,為報佛恩修道大甲;二十九者、觀一切法本性空寂不生不滅無垢大甲;三十者、悟無生忍,得陀羅尼,樂說辯才無礙大甲;三十一者、廣化有情坐菩提樹,令證佛果一味大甲;三十二者、一剎那心般若相應,悟三世法無餘大甲;是名菩薩摩訶薩三十二種金剛大甲。』

 

此三十二大甲,第一、即是菩薩於無量劫中廣度眾生,不畏生死大苦。第二、即是菩薩為成佛故,能度諸有情乃至最微而至於螻蟻。第三、即是菩薩為度苦惱眾生,警覺其長夜大夢而安置於三種祕密法門。第四、即是菩薩因為擔荷如來大法故,擁護佛法之心,時時刻刻如響應聲。第五、即是修菩薩行者能滅空有之二執,此二執若除則一切煩惱永滅。第六、即是修菩薩行者能捨身命財產。第七、即是不貪著樂具而能施於人。第八、即是能持三聚大戒及修十二頭陀苦行。三聚戒,即攝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。第九、即是行忍辱波羅密,若遇種種逆境而不報復。第十、即是行菩薩行者,應將修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者,轉化為佛果菩提。第十一、即是明修菩薩行者,其精進勇猛正如晝夜不息之大風。本來,風終有止息之時,此但是譬喻耳。十二、即是修菩薩行者。應解脫身口意三業,而成寂靜禪定之三業。十三、即是菩薩度諸眾生,不著於生死,不著於涅槃,所謂生死涅槃平等無住。十四、即是行無緣大慈心而不厭捨,與眾生之樂。十五、即是行無礙大悲而拔有情之苦。十六、即是為饒益眾生故,未曾結怨眾生,眾生皆生歡喜。十七、即是雖作諸事業,與眾生樂、拔眾生苦令眾生歡喜,而其心不貪著,居於中容之境。十八、即是菩薩能代眾生受苦。十九、即是解脫眼根得天眼通,觀大千世界如掌中之阿摩勒果。二十、即是觀五蘊身是能損害善業之物,如旃陀羅之善於屠殺等事。二十一、即是觀十二處如空野之聚落,應生恐怖之心,不應貪著六根、六塵。二十二、即是觀十八界虛妄不實。二十三、即是觀一切法皆同一味,皆是清淨真如法界而無有二相可得,二十四、即是揚他人之善,發露本人之惡以求出離三界。二十五、即是菩薩度生,如大醫王之應病與藥。二十六、即是觀三乘菩提皆同於一真如法界,及能究竟回心而歸於佛果菩提。二十七、即是菩薩常說法度生,使三寶之種無有斷絕。二十八、即是佛對於眾生皆有恩德,行者為報恩故勤修佛道。二十九、即是觀一切法之體性空寂,無有生滅。三十、即是行者悟無生忍,得陀羅尼,及證得樂說辯才。悟無生忍者,在初地以上能悟之,即是悟得諸法不生不滅之體性而忍可於心。得陀羅尼者,即是得法、義、咒、忍之四種陀羅尼,陀羅尼即總持義。樂說辯才,為四無礙辯之一,即於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之法、義、辭三種無礙辯,為眾生自在樂說,故名樂說辯才。此在九地以上始有之。三十一、即是普度有情齊成佛道。三十二、即是在菩提樹下將成佛時,於一念間,證悟三世如來與佛果智相應之無餘大法。是名菩薩金剛大甲者,此即總結三十二甲之文。

 

庚三 結明修果利

 

『文殊師利菩薩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身被如是金剛甲冑,當勤修習三種祕密,於現世中具大福智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』。

 

此文意明若人能先被如是三十二金剛甲胄,進而修習三種祕密法門,則於現世身中即獲佛果之功德智慧而證菩提。

 

戊三 興供發願

 

爾時、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及諸大眾,聞佛所說三種祕密心地妙法,及三十二金剛甲冑,一切菩薩所應學處,各脫無價瓔珞寶衣,供養毗盧遮那如來及十方尊。而讚佛言:『善哉!善哉!薄伽梵演說無邊菩薩行願,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捨凡夫身使入佛地。今者我等海會大眾,為報佛恩,不惜身命為諸眾生,遍諸國土分別演說此微妙法,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流布令不斷絕,惟願如來遙垂護念』!

 

此科文所謂「興供」者,即從爾時大聖文殊至使入佛地之文;「發願」者,即是今者我等至遙垂護念之文是也。興供,即文殊菩薩及在會諸眾,聞佛說三種祕密及三十二金剛甲冑之後,即各各以寶珠寶衣而供養如來,並讚其利益眾生而轉凡夫之身以成如來之身。此中依佛果修行,故能捨凡夫而入佛地。發願,即文殊菩薩及在會諸眾,聽聞佛法之後,欲報如來之恩,各於佛前發願,願將所聽聞之微妙法,於諸佛土中而為眾生演說,若自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流布,及教人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流布,總不使其斷絕;並望如來遙垂加護。

 

戊四 聞法獲益

 

爾時、大會聞此妙法得大饒益,不可稱計無數菩薩,各得證悟不退轉位,一切人天皆獲勝利。乃至五趣一切有情,斷諸重障得無量樂,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 

此即明在會諸眾所獲之益。此中從爾時至得大饒益,即總明會眾獲益。次即不可稱計菩薩得不退轉,次人天獲勝利,即明其利益較前猛利。次五趣有情皆離障得樂而成佛果菩提,是明法身冥熏之益。